独上高楼望故乡,愁看斜日照纱窗。 平生自是真诚士,谁料相逢妖媚娘。四句定场诗。
一直以来,时间总是最强大的一把刻刀。人们看一些事物的标准,会随着眼界的开阔,科技的进步,乃至于仅仅是审美疲劳,可能开始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另一个角度说,某些事情也因为代表着一些不再拥有的旧时光,从而被赋予了本身不具有的美感。所以主观地活在变化中,实是常事。
但有些东西,居然无法被限制,也不会随着推移而变化,光线从正午到夕晒,它就傲然横在那个时代斜睨着各种版本与脸孔的横纵沟壑,剥去所有外遗的琳琅,划开无心留下的粗陋,它还在。意外错过,或者回首相逢,它还在。
比如属于香港电影井喷年代的那股,充沛狂放的元气。
比如87版的《倩女幽魂》。
细究的话,这部徐克监制冬儿导演的电影谈不上是如何严肃的古装片,其中穿越的台词数来比比皆是,奚仲文给两位男主角安排的打底裤有着极潮的布纹;也不能完全算武侠片,片中貌似没有江湖,其中那个武艺高强的燕赤霞并不是为了行侠仗义而呆在兰若寺抓妖,而是为了离人远一点;它该也不能算恐怖片

小学四年级时候开始看武侠小说,我有两个年长我三四岁的表哥,他们手头颇有几个零花钱,暑假里在家前面的一家租书店里租全套的金庸和梁羽生来看,我跟着他们后面蹭着看。但是因为出钱的不是我,所以看一套书往往是颠三倒四地从后面看起,等翻到大结局,才能等到他们手里的那本,再倒回去看开头。但那时候却不觉辛苦,胸中尽是热血豪情。
当然也开始看武侠片。还是家附近的小录像厅,我抱着我爸的手臂去选片子。那时候甚迷王祖贤,也不记得是什么片子开始看的了,只知道此女善演鬼片,却是仙子一般的身量脸蛋,一身白衣,几层轻纱笼罩,更觉曼妙。
那应该是一个暑天的下午,窗帘遮住了外面的阳光,昏暗的卧室里,一只落地扇笨重地摇着头对着我吹,我坐在爸妈的大床上,对牢电视机看《倩女幽魂》。我不晓得这是不是我第一次看到他,很多时候我觉得我第一次看到他是在《纵横四海》里他和红豆妹跳舞,但有时候又记得第一次认得他是在《花田喜事》里他在人群中变魔术,但是又恍惚记得,是小倩把她笔直的小腿伸向他时我才惊觉他英俊的脸。小时候的记忆太模糊

愤青人格的大侠燕赤霞。浑身是正义,浑身是侠气,好打抱不平。而天下事太多不公,有管不完的事,以至于要遁出世事隐居山林。
侠者,本意是仗着自己的力量帮助被欺侮者的人或行为,而在中华博大精深绵延两千年的侠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增添了劫富济贫、惩强扶弱、见义勇为、舍己助人等多种表现形式,以及义气、诚信、勇敢无畏、不求回报等精神内涵,并衍生出以此为业的一部分人,称为侠客。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侠客,李白,自称“白马霜剑、杀人千里”,至少我们相信,侠是一种豪气,存在于李白的诗中,看不见却感受的到。
侠和义一直都是生存于国家统治秩序之外的,所以当然不被国家所承认,而几千年来卑微的小民们受到不公正对待而无助时难免会幻想来自体制外的帮助。所以,侠义更多是一种信仰,存在于广大的基层的人民群众的思想里。也正因为受到人民的欢迎,所以它是不灭的而且是不断发展的。如果说谭嗣同和陈天华表现的是这种侠的精神,那么大刀王五和秋瑾等则是侠的行为。我们在这里不多谈侠和体制的对抗,也不多谈现实中绿林好汉对侠义的滥用

《倩女幽魂》:梦幻诗意永远难替代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tutenhao.com/n/id-1424.html